硕士点介绍

作者:时间:2015-06-05点击数:

生物学(0710)

永利3044官网生物学一级学科始建于1999年,经过近20年的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在国内外有了较好的社会声誉。201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被评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支撑“植物与动物学”学科2018年进入全球ESI排名1%。

学科拥有一支以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为学术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优秀博士等为学术骨干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建有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11”引智基地、国家林草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等11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科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农林特色,具有社会责任心、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严谨学风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生物、农林及相关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下设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个方向。

(1)植物学方向

植物学以野生观赏植物、芳香植物、食药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为核心,系统开展植物系统进化与分类、濒危植物保育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植物次生代谢与康养功能、果实成熟与采后生理、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与抗性获得等方面研究。

植物学硕士学位点依托于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森林芳香植物康养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占教师比例的88%;拥有省万人领军人才1人、省杰青1人、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高校高层次拔尖人才1人、省151人才3人。近5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28项,到位经费超千万元;主持或参与获得省部级和厅局级奖12 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一级期刊论文40余篇,主(参)编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 余项。

(2)微生物学方向

微生物学以食药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和植物病原微生物等为研究对象,围绕我国特有食药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物生物修复以及农林业重大病害的致病机理和绿色防控等方向开展研究。内容涉及珍稀特色食药用菌的栽培发酵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环境新兴污染物的生物去除以及植物病害早期诊断与绿色防控、生防菌资源开发与新型微生物农药创制等多个领域。拥有一支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团队,包括教授9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0人,博士学历达到100%,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浙江省“151”人才10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同时拥有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以及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等人才培养平台。近5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近50项,横向项目60余项,合计总经费约3000余万元,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项9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20篇,其中SCI收录近40篇,授权专利30余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12部。

(3)遗传学方向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核心学科。研究包括植物资源保育遗传、植物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群体与数量遗传和树木分子遗传等,主要开展木本模式植物细胞壁发育调控、珍贵林木和药材的产量、品质、抗逆等性状遗传变异规律、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种质创新和繁育研究。本研究方向由国家一流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和林学)支撑建设。拥有一支由双聘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省千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省杰青及省高校优秀教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 10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1人。拥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亚热带林木细胞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林草局铁皮石斛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实验室面积7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4000余万元,实验条件国内一流。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50余项,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3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 15件,审定良种12个。 本专业以培养生物学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设计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及细胞与基因工程、天然产物分离与应用、种质创新和高效栽培、生物大数据分析等实践性基础技能训练。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科研院所、学校、农林机关事业单位、生物公司,或者国外高校继续深造。

(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最活跃的学科。以生物学、数学、计算机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主要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规律及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永利3044官网校重点培育学科,学科依托于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竹业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实验室专用面积7800平方米,仪器设备46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5000余万元。学科结合目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和浙江省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植物基因发掘与利用、基因工程和种质创新、植物生物信息学和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学科现有8名教授和6名副教授,学科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基金项目9项(含重点),省科技厅项目10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以一级刊物40篇,SCI收录60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本方向涉及了植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实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体系,帮助研究生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以及前沿领域,培养独立从事相关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的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生物公司,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科研服务等工作,或者在高校、科研院所或国外进一步深造。


生态学(0713)

永利3044官网生态学科成立于1999年,2006年获批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浙江省重点学科,2016年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科居“非博士授权”单位最高位次;学校环境/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排全国农林高校第六。学科现有教师32人,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9人。拥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近5年来,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总经费达3390万元;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其它各种奖励10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现有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已培养研究生98人,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Plant and Soil》《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logical Indicators》为代表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篇,获专利1项;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

学科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学科前沿,紧扣发展前沿领域搭建了国内外先进的生态学研究平台,主持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浙江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全球AERONET网络中长江三角洲区域监测网络,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毛竹和雷竹林碳-水通量铁塔观测系统。另外还是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的主要成员。

生态学科以“开放、多样、竞争、和谐”为生态化教育新理念,倡导“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重点针对亚热带区域面临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干扰强烈、生态系统退化及生态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了林木逆境生理与生态响应、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功能、城市植被VOCs释放与健康效应等一系列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使本学位获得者具备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生态学专业需求的高级创新应用型人才,面向各级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管理、研究、工程和设计等工作,为解决区域生态安全、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等生态学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储备优秀人才。

生态学科在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同时以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成为省内一流,学科特色明显,结构布局合理,研究队伍雄厚,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重点学科。

针对现代学科发展趋势,根据自身优势与特色,始终坚持“特色发展,协同创新”原则,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建设,不断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已形成了植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修复生态学三个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合理的研究队伍,研究成果显著,为践行生态文明和“两山”理论,服务“两美浙江”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1)植物生态学

在个体尺度上,针对我国亚热带森林特色树种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其对自然环境胁迫响应方面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该方向旨在解析逆境条件下林木生理生态响应过程,阐明各种胁迫(酸雨、雾霾、重金属、辐射、高温、干旱与盐胁迫等)条件下的典型树种生理生态学响应,揭示环境胁迫下树木生理生态与遗传基础、主要胁迫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木本植物叠加影响,为区域植被恢复的树种选择和生态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生态系统生态学

在生态系统尺度上,针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在全球环境变化诸因子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长期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响应特征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紧扣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多种响应的焦点问题,系统、全面地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的响应特征与其对全球变化的反馈,包括重要物种与群落的响应与适应特征、固碳减排潜力与生态功能变化等,为区域重大生态战略决策和相关管理政策制定奠定基础。

3)修复生态学

针对人类活动导致的雾霾频发与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研究植物与土壤/大气间的物质交换与其环境效应。包括:植物挥发性有机物(VOC)的产生过程与机制及其环境效应;植物/植被对大气污染物尤其是颗粒物的吸附与阻隔作用;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吸收与土壤修复功能;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森林/植被在森林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和生态功能等。为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及森林城市建设奠定相关生态学基础,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区域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应对未来全球变化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林学(0907)

永利3044官网林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6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该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现有成员100余人,其中正高占40%,副高占35%,博士比例达91%。拥有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9人、浙江省特级教授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3人。学科下设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4个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区域林业与环境发展战略需求,围绕亚热带森林特色与优势树种,在森林碳汇、竹林、珍贵树种、南方特色干果和森林药材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学科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111”引智基地、国家级林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天目山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有24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8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3.85亿元;发表学术论文9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14篇;主持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林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建成“森林经理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浙江林业产值连续位居全国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两美浙江”和“森林浙江”建设为目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创建了“碳汇绿祖国”特色品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亚、非、拉竹子分布区竹林碳汇项目开发和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形成了“一根科技竹”,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样板;结出了“两颗富民果”,创建了山区精准扶贫的浙江经验。学科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经济林团队获得“中国最美科技人”称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做了专题报道;铁皮石斛团队打造的“一株仙草的扶贫传奇”,列入了科技部20个重点扶贫案例;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表彰;被授予“2019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强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1)林木遗传育种方向

林木遗传育种作为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林学学科下设的学科专业,全国排名B+,重点开展亚热带重要树种的育种资源保育与评价,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挖掘与分子辅助育种,优异种质的聚合创制研究。形成了林木材质形成机制、生物质与生物能源、珍稀树种遗传育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观赏植物遗传育种、经济林干果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学科现有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1人,国家优青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2人,省杰青1人。建有共享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专用面积7600平方米,仪器设备4600余万元,实验条件国内一流。经多年发展,建有“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亚热带林木细胞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国家林草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铁皮石斛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和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等30项,科研经费达8000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梁希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2)森林培育方向

森林培育学作为林学学科下设的学科专业,重点开展特色经济林、竹林、南方珍贵树种等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形成特色经济林、经济竹类和南方珍贵树种的高效生态栽培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3个特色鲜明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学科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40人,海外留学背景人员1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7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实验室专用面积7800平方米,仪器设备46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5000余万元。近5年来,承担课题100项,包括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30项,科研经费5400余万元;发表论文178篇,其中SCI收录53篇,出版专著3部。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3)林源药用植物保护与利用

林源药用植物保护与利用作为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林学学科下设的学科专业,全国排名B+,重点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化学与产品开发、基因组及分子设计育种、有益微生物开发与利用等方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现有专任教师15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特派员铁皮石斛创业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铁皮石斛品种选育及生态栽培重点研究室、国家林业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中心、铁皮石斛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和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等科研平台。近5年来,该学科共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铁皮石斛大健康产品研发”(2017YFC1702200)获批经费7094万元。获得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5)、二等奖1项(2017),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6),科技部2个科技扶贫重点案例(2017),受到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森林保护学(090703)

森林保护学作为林学学科下设的学科专业,重点开展森林-昆虫-微生物互作机制、森林健康与绿色防控、绿色药剂研发及配套技术、森林昆虫及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等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国内外影响的研究方向,在森林-昆虫-微生物互作理论、绿色药剂研发及应用、区域特色昆虫分类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学科现有教授9人,研究员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浙江省“151”人才8人(第一层次2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建有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绿色农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亚热带森林健康与生物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研平台。实验室专用面积5400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余万元。近5年来,学科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课题近100项,到位经费4000余万元;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部。先后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林业(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点由林学学科支撑建设。永利3044官网林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6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该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现有成员100余人,其中正高占40%,副高占35%,博士比例达91%。拥有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9人、浙江省特级教授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3人。

学科坚持以亚热带区域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关键问题为导向,围绕竹林、特色经济林、珍贵用材树种等开展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经营管理、生态功能评价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下设生态修复、现代种业、智慧林业、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植物资源利用6个方向;在竹林、特色经济林、南方珍贵树种等的品种选育与品质调控,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理论和技术研发和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

学科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111”引智基地、国家级林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天目山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有24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8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3.85亿元;发表学术论文9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14篇;主持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林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建成“森林经理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浙江林业产值连续位居全国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两美浙江”和“森林浙江”建设为目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创建了“碳汇绿祖国”特色品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亚、非、拉竹子分布区竹林碳汇项目开发和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形成了“一根科技竹”,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样板;结出了“两颗富民果”,创建了山区精准扶贫的浙江经验。学科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经济林团队获得“中国最美科技人”称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做了专题报道;铁皮石斛团队打造的“一株仙草的扶贫传奇”,列入了科技部20个重点扶贫案例;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表彰;被授予“2019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强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学6       邮编:311300         Copyright©永利3044官网(集团)有限公司-Official Patform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